婴幼戏剧来到中国 带孩子走进剧场艺术早教 - 文化 - 法新网
婴幼戏剧来到中国 带孩子走进剧场艺术早教
2018-08-27 06:24:57 来源:北京日报
1
听新闻

  《云上的孩子》打破了传统戏剧的观演规矩,演员与观众在同一个空间。

  白色的帐篷搭成茧一样的空间,头顶纱幔轻拂,脚边散落着大小形状各异的玩具棉垫,柔和的灯光洒在整个空间,蹒跚学步的观众在其中跌倒又爬起,有的甚至还不会走路,白衣白裤的舞者混在观众中间轻柔地舞蹈,用最温和的眼神和孩子们对视……正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的婴幼戏剧《云上的孩子》是专门为3至18个月的婴儿打造的演出,最小的观众只有4个月,超过18个月的观众会被拒之门外。

  没有舞台的演出

  婴幼戏剧专为三岁以下婴幼儿制作,在国际上兴起也不过刚刚十年,近年来在国内的演出越来越多,受到家长的关注。传统的观演中有很多规矩,但这些规矩在婴幼戏剧的剧场中完全被打破,可以说观众没有观众样,演员没有演员样,演出也不是传统概念中的演出。

  婴幼戏剧往往没有台词,也没有什么故事情节,演员表演以舞蹈为主,音乐、灯光都极尽舒缓柔和,演员服装也以灰、白为主,很少有强烈的刺激。著名导演彼得·布鲁克曾说:“一个人在他者的注视下,走过一个空间,就足以构成一部戏剧。”婴幼戏剧看似简单,但仍然是专业度很高的艺术创作。

  一般面对婴幼儿的戏剧演出,都没有特意区分舞台,演员和观众都是在同一个空间。有的剧场,干脆让演员和观众都在舞台上,观众围成一个圈,演员在圈中表演。在表演过程中,会鼓励家长把孩子放开,不用让他们固定在一处观看演出,而是可以在现场随便爬或走,甚至可以到演员跟前摸摸他们的脸,抢走他们手中的道具。有时候,家长还不太习惯这种观演方式,会呼喊孩子,工作人员则会提醒家长放轻松。在《云上的孩子》现场,甚至会有小观众玩一会儿就找个地方睡着了,如果在演出过程中孩子睡着超过二十分钟,演出方还会让错过演出的孩子接着看下一场的演出。

  有“世界婴儿剧场第一人”之称的瑞典导演达利娅主张,一场面对婴儿的戏剧演出时间应该长达几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观看演出,也可以睡觉,睡醒了接着看或和演员互动。她最近制作的一个剧目就长达六个小时,不限制观众出入场的时间,也没有特别明确的结束时间,家长和孩子可以玩尽兴再走。

  没有知识点的早教

  当很多中国家长认为,三岁以下的孩子看不懂戏的时候,国外则有观点认为,出生第一天的孩子就可以看戏。

  近年来,一直为六岁以下孩子引进戏剧演出的“小不点大视界”的负责人陈忌谮认为,婴幼戏剧其实也可以说是在剧场里进行的艺术早教。机构早教大都是在普通空间里进行音乐、肢体的训练,执业老师的资格良莠不齐。而婴幼戏剧的创作者大都是成熟的戏剧从业者,大都有过为成年观众创作作品的经验,同时对婴幼儿心理、发育都有深入的研究。剧场这样的封闭空间会让孩子注意力更加集中,而演出中音乐、灯光、演出节奏、舞台装置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是普通早教不可能达到的水准。

  不过和普通早教不同的是,婴幼戏剧没有“知识点”。它对孩子的影响不会即时体现出来,孩子不会因为看了一场演出就学会什么单词、数字、词语或是什么动作,这也是很多家长抱有怀疑的原因。陈忌谮说:“艺术的熏陶原本就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过程,它影响的是孩子未来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有时候我们的家长太功利、太急躁了。”大概也正是因为这样,婴幼戏剧现在能够影响的群体是一些高收入、高知识,在孩子教育方面更开放也更愿意探索新边界的家长。“很多家长看过我们的演出后会觉得很好,但把他们带进剧场却并不容易,大多数人还是愿意选择一年几万块钱的早教,而不是花几百块钱带孩子来看一场专业的戏剧演出。”从事婴幼戏剧多年的“立里空间”负责人任立竹有些遗憾地说。

  这样的现状并不只是在国内出现,正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儿童青少年戏剧协会艺术大会上,参加婴幼戏剧工作论坛的一位英国导演就表示,她刚开始做婴幼戏剧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这就是个笑话,前来观看的观众也是寥寥可数,直到几年后才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加入。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婴幼戏剧在国内的发展也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谨防没有灵魂的“拷贝”

  前不久,第八届中国儿童戏剧节邀请到了一个日本团队带来的婴幼戏剧《空气》,三四个演员,十几个家庭的观众,孩子们在舞台上玩得不亦乐乎。该剧团负责人表示,婴幼戏剧在日本也很受欢迎,但因为演出规模太小,能接待的观众非常有限,不仅观众抢票很难,剧团生存也比较艰难。

  婴幼戏剧因为强调和观众深层次的互动,所以每场演出只能接待几十个观众,即使一张门票二百多块钱,每场的演出收入也并不算太高。但同时,婴幼戏剧制作方面的要求并不低,创作过程也很漫长。达利娅从事婴幼戏剧十年来,制作的剧目也只有五部。在国外,从事婴幼戏剧的团体虽然不能通过演出盈利,但大都能得到来自政府方面的支持,使剧团得以继续生存下去。而在国内,专门针对这一类型的扶持还很少,从事婴幼戏剧的团队还在探索更多的可实现盈利的模式。陈忌谮认为,婴幼戏剧借助票房生存不容易,但在跨界合作方面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这需要从业者进一步去探索。

  因为创作难度大、成本高,国内也出现了一些走捷径的团队。每次“小不点大视界”引进了什么新的剧目后,很快就有国内团队将其拷贝演出。“这样的拷贝只能拷贝形式,而无法理解到这类演出的内涵,自然也很难说对孩子有什么积极的影响。”陈忌谮认为,针对国内观众,创作者应该注重发掘自己的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才能够有自己的内涵,对孩子有更积极的影响。

  她认为国内有许多很好的创作者,目前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试错空间,过几年一定能够形成一个爆发式的发展。

责编: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