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书的人,活得最累” - 文化 - 法新网
“不读书的人,活得最累”
2018-07-02 05:23:23 来源:搜狐
1
听新闻

  中学毕业的夏天,班主任陪我们说了一个下午闲话。

  这些年过去,只有一句话还留在脑海里,念念不忘:

  “活得最累的,是不读书的人。”

  行走于社会,“累”似乎已经变成常态,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随时都能说得出口的抱怨:

  “我好累啊。”“今天真累呀。”

  要么是身体劳累 ,要么是内心苦累,又或者兼而有之 ,总之是使人折磨。

  尤其是在夏天,大家特别容易困乏,闷热和暴雨轮番侵袭,及时缓解劳累,就变得更加重要。

  十点君的建议是:去读书吧。

  读书的时候,身体和心灵都会平静下来,回归最舒适的姿态。

  烦躁的时候去读书,可以清心;迷茫的时候读书,可以定性;孤独的时候读书,可以安神。

  睡不着的时候,随手翻两页好书,便也能轻易地入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不如与我读书去。

  接天莲叶无穷碧,不如与我读书去。

  绿树浓荫夏日长,不如与我读书去。

  七月如炉,盛夏来临,想要清凉一夏,就快来跟十点君一起读书吧!

  依然是出版社的编辑们为我们推荐的优质新书,依然是十点君从中挑选的最值得一读的7本,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呦。

  - 散文随笔 -

推荐人:三联生活书店编辑 @刘笛

  “我之所以站得高,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这句话适合所有受惠于曹雪芹和《红楼梦》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作者郝永勃也不例外。

  如果说《红楼梦》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作者写作《红楼夜话》就是“只取一瓢”。

  《红楼夜话》不同于大量走研究考据路线、晦涩难懂的《红楼梦》“周边”,是一本以随笔的形式、诗化的语言,用大文化思考与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式去解读“红楼”人物的作品。好读,但不简单。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心路历程,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命运遭际,“红楼梦”中人和你我一样,悲欢离合皆寓于爱和美之中。

  作者将其人生的历练与体悟注入《红楼梦》,再娓娓道出“红楼”人物的性格命运,以及蕴藏其中的人生哲理,分享了一种成熟、博大的爱与美的观念:爱唤醒爱,美感化美。

  著名红学家马瑞芳认为本书:“写得颇有新意,相当好看。不管研究不研究《红楼梦》,读没读过《红楼梦》,看这本书,总会有所意会,有所收获!”

  所以,《红楼夜话》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像一块敲门砖,能带领年轻读者敲开大观园那三间兽头大门;又像一位精神上的知交,和老读者们把酒言欢,重温那红楼一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待君来解其中味。

  - 人生美学 -

推荐人:蓝狮子图书编辑 @vickeyfang

  蒋勋,这个名字,大家应该不陌生,他是台湾著名作家、画家、诗人、美学大师。

  十点读书专栏,有他的《蒋勋细说红楼》。

  听过蒋勋老师音频的人都认为:“他是一开口就能让你安静下来的人。”

  本次为大家推荐蒋勋老师的《此生——与己生最美的相遇》。

  这是2010年底蒋勋老师突患心肌梗塞,在之后长达半年的复健时间里,面对生和死的所思所想,书中写道:

  死亡是什么?随着年岁增长,亲人朋友陆续离去,死亡愈来愈近,愈来愈具体。但是,我们在生命最难堪的时刻,少了美学。没有死亡美学,生命只是随便活着,随便死去。

  这也是他第一次以世界美术主题通史的角度、呈现与“生”息息相关的死亡美学:

  罗马时代的俗世肉身、基督教时代的肉身救赎、至美索不达米亚的新月肉身;

  印度的欲念肉身和苦役肉身、中国的敦煌壁画和秦俑中的宠辱肉身;

  跨越各大文明,追寻肉身之美,寻找此生与自己最美丽的相遇。

  蒋勋是这样评价这本书:《此生》是转过头来,面对自己的一本书。开始准备要跟自己告别的艰难功课。

  - 百科知识 -

推荐人:博采雅集图书编辑 @郑英祖

  来到地球4年之后,「大象公会」又出新书啦!

  《一本有趣又有料的科学书》是“大象公会”科普类文章的全面结集。

  搜罗全世界五花八门的怪问题,满足杂学家千奇百怪的好奇心,给你超乎想象的知识宽度。

  一本书内容好不好,首先取决于作者,那我就先介绍一下大象公会。

  大象公会不是传统媒体,亦非正流行的新媒体,它是一个以原创内容丰盈我们知识、见识和见闻的平台,为你提供更好的饭桌谈资。

  在成立短短几年内,其粉丝已过百万。

  这么有实力的作者,为我们制造了什么内容呢?

  《一本有趣又有料的科学书》尝试用扎实、简练又有趣的文字打破我们已经形成的刻板印象,重新解读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背后隐藏的新知,在答疑解惑的同时为生活提供乐趣与谈资。

  而且每一篇的知识性都超强,譬如一篇5000字文章会提及近百个知识点,真正把问题写深、写全、写透。

  《一本有趣又有料的科学书》最终是向所有读者传递一个理念:“科学原来既严肃又有趣,多不严肃的问题都会有一个严谨的回答。”

  它也让我们再一次对世界的未知充满了好奇。

  - 国学文化 -

推荐人:紫图图书编辑 @希彤

  你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毕业一年后,身边依旧有朋友在坚持考研,考公务员……在二十岁出头的年纪,每个人都在努力地生活,急急忙忙地赶路,担心二十岁时不做好选择,三十岁时可能连选项都没了。

  苦吗?累吗?可什么都不干,才是最累的。

  在这套书里,你会看到如今我们纠结的一切问题,其实庄子在两千年前就有了答案。

  绝大部分人很后悔在自己的一生中没有做什么,比如哪几件事情本来应该做,结果却没做之类的,很少有人后悔自己做过了什么。

  难道这不正是一种有趣的提示吗?梁冬老师在《梁冬说庄子》里说,面对未知的世界,我们可以采取两种态度。

  一种态度是歇着(庄子),另一种态度是学一点儿,并赶紧将其转换成某种能力(孔子:学而时习之)。

  知识多点儿少点儿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能力才有价值。

  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知识更新迭代非常快,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有时会匆忙地对一些东西进行改变。

  梁冬老师问道:

  你看到那个内在的自己了吗?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是为了刷存在感,抑或你害怕不做点儿什么就会让人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很多人都说,如果我可以重活一辈子,我大概不会活错。

  为什么要等到最后一天你才说自己的问题呢?

  假设你能够回到最开始的初始状态:要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你喜欢现在的状态吗?如果不喜欢,那么立刻着手进行改变,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你一定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 励志成功 -

推荐人:后浪图书公司编辑 @版本龙二

  作为一个职场人士,你是否为无法有效地向客户或上司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感到苦恼?

  是否知道如何才能为自己今后的职场生涯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

  我在《靠谱》这本书中看到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

  靠谱比聪明更加重要,尤其对于职场新人更是如此。

  作者大石哲之曾在咨询公司工作,他发现即使投身到其他行业多年,之前在咨询行业里所掌握的工作技巧同样适用,能够帮助他在其他行业里游刃有余。

  为了找出这种普遍性的工作能力,大石哲之采访了多位活跃在各行各业,有着15-20年工作经验的前管理咨询师。

  大石哲之发现,即使这些职场精英所从事的领域、职位发生了变化,但作为咨询师时学到的知识、技能依然具有共通性。

  因此,大石哲之将这些宝贵的技能和亲身经验总结成书,从沟通、思考方式、资料制作、职业化素养这 4 个方面用心总结出了 30 个基本工作技能,可以说都是每个职场新人必备。

  这些技能简单扎实,实操性强,可以广泛适用于任何岗位,能真正帮助初入职场的新人少走弯路。

  即使是只有一年工作经验的基础水平也能看懂这些技巧,从中快速养成职业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让职业生涯有一个靠谱的开始。

  而即便是久经沙场的职场老手,也能从这本书中收获即使再过15年仍旧管用,可以广泛适用的技能。

  - 心理解密 -

推荐人:紫图图书编辑 @丁礼江&徐玲玲

  “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在我读完科迪莉亚·法恩的《荷尔蒙战争》后,脑海里,这两句曾经看过的电影台词,就一直不断回响。

  电影《霸王别姬》里,程蝶衣小时练戏时,总是把原文念错,因此挨打,后来性格也发生了扭曲。

  于是,我想,在鸿蒙初判、混沌刚开的时候,在人类文明尚未开化之时,到底有“男”与“女”这个概念吗?

  到底是谁规定了男人应该这样,女人应该那样?

  所幸的是,在书中,科迪莉亚·法恩以她独到的思想和渊博的学识,将我心中长久以来的困惑,一一解答。

  甫一开篇,作者便开门见山:“怎么判断一个人是男是女”,此后,层层深入,阐述了诸如“男人和女人谁更看脸”“男人和女人都会遇到走心还是走肾的问题”等问题。

  继而,开始探讨“为什么女人不能更像男人”“你的大脑性别是男还是女”,提出“所谓的男性气概并不是男人的专利”,“性不会创造男人和女人的天性”。

  同时,也在另一层面进行发问和解读,“是什么使得‘男孩要有男孩样儿’”,“孩子的想象力不应被老套的性别观念束缚住”。

  有多少人囿于社会性别固化观念,从而束缚了自身发展潜力?

  我们并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其他人思,故我在”,所谓性别特征和规范,不过是社会刻板印象的杰作。

  庆幸有科迪莉亚·法恩,有她的《荷尔蒙战争》,带给我们新的思考、重塑自信的勇气,以及——勇于改变的力量。

  每个人的大脑都是雌雄同体,我们性别未知,潜力无限。

  - 外国文学 -

推荐人:中信出版集团编辑 @邱宇同

  一部从死亡写起的逆向传记,六个私密而盛大的生命故事。

  十二岁那年,凯蒂·洛芙有了第一次濒死体验。

  长大后,她有了自己的孩子,也遭遇了父亲毫无先兆的自然死亡。她没能见他最后一面。

  自那之后,死亡开始强烈地吸引着她,她决定通过研究死亡,来探寻人生最后时刻的真相。

  她称之为:查看死亡。

  通过大量与艺术家生前亲人和好友交谈,爬梳卷帙浩繁的文字资料,她在纸页上重现了伟大作家们的最后时刻。

  每个人的人生,从死亡开始,缓缓地展开了。

  《巴黎评论》解读这本书是:

  “一部绝妙的启示录……这是凯蒂‧洛芙至今最好的作品。

  她让人们看到,对于死亡,我们感兴趣的不只是结果,不是最后那些事,不是名利与后代;

  相反,是这过程中如何与死亡相处,家庭和友情如何维持。

  一句话,就是在死亡之中如何活着。

  十点君又一次良心出品,7本新书都非常值得一看,这绝对不是广告,纯粹的好书推荐哟。

  【每月新书推荐】这个栏目会一直坚持下去,每个月和你们相约。当你不知道看什么书的时候,就来这里逛一逛,保证不会让你失望。

  填满你的无聊空闲时间,提升自我文化修养,读书一定是最佳选择。

  夏日悠长,西瓜和雪糕不能少,但也别忘了阅读哟。

  看完7月新书推荐的你,是不是每一本都想看呢?

责编: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