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体现。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解决群众企业“办事难”,服务群众企业“最后一公里”,不断优化全市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共享“放管服”改革红利
“以前办理业务要跑好多次,还要等很久,现在只要两天就能办好,节省了很多时间,办业务真是太方便了。”8月22日,到沛县不动产交易中心办业务的企业老板兴奋地说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沛县不动产交易中心按照“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政府服务最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要求,坚持将企业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将企业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推出“3250”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2个工作日办结制度,同时对于社会反映强烈、与企业关系密切的存量房交易等问题,经集体会商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便企利企工作方案,解决了企业更高标准的服务需求,营造了优良的营商环境。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在全力推进“一窗受理”工作的同时,还推出手机、电脑PC端线上预约、登记等服务,拓宽办证途径,最大限度减少繁琐程序,真正让企业“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实现不动产登记“一站式”办理。中心还在沛县农商行等地设立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并启用电子印章,申请人只需跑一次银行窗口当日即可办结,实现了“不见面审批”。该中心还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使得不动产登记平台与省政务一张网对接,实现了数据推送,并与民政、法院等多家单位对接,实现了多方数据互通共享。
便企利企,优化营商环境护航经济发展
为创造安全稳定、优化便捷、创新高效、机制健全的营商环境,沛县公安局推出了系列便企、利企举措,全力护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该局大力推行“阳光警务”,将公安机关办事依据、办事程序、服务标准等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坚持以“企业满意”为导向,对辖区企业实行多样化服务,包括“上门服务、预约服务、跟踪服务”及“预约式、一站式服务”等,为企业和投资者开辟“绿色通道”,缩短办理时限;按照政务审批权限范围,进一步简化企业行政审批办理程序,对符合政策规定、手续齐全的各类办理事项,当场办结,让服务更加便捷、高效,让企业“少跑腿”;完善网上审批程序,把“互联网+”与传统公安服务有机融合,推广使用“警企110”服务发展平台,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努力把服务企业的每件事做细、做精;开展 “警企恳谈”“法制讲堂进企业”等活动,深入企业指导,帮助企业排查安全生产、巡逻防范、消防管理、职工法制教育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帮助其整改到位。
同时,该局还积极参加全县营商环境整治联合执法行动,对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采取“挂牌督办”,限期集中进行专项整治;健全涉企矛盾化解长效机制,为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帮助企业化解因劳资纠纷、劳务纠纷、村企矛盾等问题产生的各类纠纷。
坚持党建和审判工作协调发展,助推徐州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市中院始终坚持党建工作和审判工作协同发展,助推徐州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该院坚持把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到审判执行工作中,坚持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通过党建工作带动执法办案各项工作。牢固树立科学的刑事司法理念,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推进平安徐州、法治徐州建设,以严格公正司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依法规制合同违约、诉讼失信等不良行为,推进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积极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和互利共赢的开放环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提升诉讼服务质量,妥善审理民生领域案件,积极推进环境资源审判司法品牌建设,着力打造安居乐业的民生环境。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工作部署要求,统一思想,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坚决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并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创新司法为民机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多元司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