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先行,让谣言止于“知者” - 法治 - 法新网
科普先行,让谣言止于“知者”
2018-08-07 07:48:27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沈阳市沈北区五五村出现非洲猪瘟疫情!请大家互相转告,不要吃猪肉!”近日这个消息在网上疯传,后经权威部门证实是谣言。江苏省食药监局近日在淮安市举行“新形势下食品谣言治理与舆情案例分析研讨会”,专家表示,食品领域是谣言重灾区,现在已到“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45%的谣言与食品安全有关

  塑料从机器一边进去,另一边出来便是亮晶晶的大米——这段视频让不少网友信以为真。近年来,食品造假谣言还有不少:1只烤鸡身上长着6只鸡翅,紫菜是用脏兮兮的黑色垃圾袋制成的,葡萄无核是使用了避孕药,人造鸡蛋可以当成乒乓球来打……

  国家食安委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食品安全谣言在网络谣言中占比45%。制造一条谣言成本很低,但造成的损失往往难以估量。比如去年的“塑料造紫菜”谣言,让福建沿海的紫菜养殖业至少损失10亿元。这些谣言甚至严重损害我国国际声誉。再比如2008年的“纸包子事件”,严重影响我国作为奥运会主办国的形象;去年的“塑料加工成大米”谣言,甚至传到欧洲和非洲,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个非洲记者竟然问:“中国的塑料大米,会不会出口到塞拉利昂?”

  “我们企业就深受谣言之害。有一年,化学原料造鸡蛋的说法甚嚣尘上,导致当年生产的月饼严重滞销。”南京清真桃源村食品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殷建飞说,不可否认,前些年食品行业确实存在些问题,比如毒大米、地沟油等,但经过这些年的整治,食品行业“干净”了许多,正规的食品企业非常重视品牌信誉。可谣言利用人们普遍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捕风捉影,夸大负面影响。江苏赛奥生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桂林认为,谣言如果不有效遏制,可对一个产品甚至一个产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谣言已形成“黑色产业链”

  那么,是谁在制造食品安全谣言?专家说,大部分谣言制造者都是有目的地编撰、剪辑后,在网络上散布谣言、误导公众的。现在食品安全谣言已形成“黑色产业链”。上游是制造谣言的推手,下游是微信营销公司。一些发布者以耸人听闻的谣言赚取流量费和广告费:拥有一万粉丝量的微信号转发一条食品安全谣言的价格为150-300元,个人转发一次可获利0.5元。

  专家研究发现,食品安全的谣言传播者和受害者,一般是两大群体:一是老年人,这一群体社交圈比较狭窄,往往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观点,很快将谣言转发给子女、亲朋好友;二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这一群体对科学的事物兴趣不大,但容易听信谣言,同样是谣言的积极传播者。

  新华网舆情部主任缪瑞华说,谣言通常会用“一惊一乍”的标题,比如“专家警醒:吃这些食物,是在找死”“惊!四种水果比砒霜还毒!”等等。

  “但你要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塑料加工成大米,是在哪加工的;专家说4种水果比砒霜还毒,是哪个专家说的,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说的?这些细节都经不起推敲。而且有些谣言年年传,可还有不知情的网民年年在转发。”缪瑞华说。

  治理谣言,科普先行

  这几年江苏食品安全总体上呈现出稳定向好的态势,但是复杂状况并没有改变。一是因为食品产业技术薄弱,企业多、小、散、乱现象仍然存在。二是因为全国食品大流通,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难以完全避免。

  “造谣很容易,但辟谣很艰苦,遏制谣言传播要靠协同共治。”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管理与宣传处郑雨波副处长介绍说,散布欺骗性谣言可判刑3年;美国有130多个法律法规来限制网络谣言传播。

  省食药监局应急管理与宣传处处长赵起表示,保障食品安全,预防同样重要,这需要科普“开路”,提高百姓的科学素养。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但更止于“知者”。“要让大多数人懂得科学知识,学会甄别真伪。”

  省食品生产安全协会副秘书长张亚非认为,面对谣言,监管部门和媒体要及时发声,要建立新闻发布制度。还要利用法治手段扼杀食品谣言,加大对造谣者的惩处力度。

责编: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