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业务员泄露近7万条公民个人信息被判刑 - 法治 - 法新网
装修业务员泄露近7万条公民个人信息被判刑
2018-11-30 04:15:54 来源:新华网
1
听新闻

  接了陌生号码来电,对方清楚报出你的姓名、住址甚至门牌号,接着就是竭力推销装修、中介、保险等业务。海量个人信息是如何落入他人之手的?

  近日,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对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依法宣判,被告人张某为电话推销房屋装饰服务,非法将共计6万余条涉及公民个人姓名、房屋地址及联系电话的公民个人信息提供给他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五千元。

  据涉案人蔡某(另案处理)陈述,2017年5月左右,他筹备开一家装饰公司,为客户来源发愁,随后找到了在业内“搞信息”颇有名气的张某,看能否搜集一些潜在的客户信息资料。张某接到请求后很快为蔡某提供了一份名为“话单”的电子邮件,里面是4.98万条公民个人信息,内容包括姓名、住址以及手机号码等。

  原来,张某曾先后供职于三家装修公司,平时,他接触到大量客户信息,内容包括小区的名字、业主的电话、以及业主的具体装修内容。看到有“商机”可图,他便利用工作便利自己搜集起客户“情报”来,然后再提供给业内朋友,或者直接打给对方询问有无装修需求,伺机推销。

  巧合的是,公安机关在侦查蔡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时,发现张某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嫌疑,而此时他正在派出所大厅等待蔡某出所,遂将其于当晚传唤,讯问时,张某如实供述了通过QQ聊天文件传输向蔡某等人发送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事实。

  经查明,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被告人张某为电话推销房屋装饰服务,非法将共计6万余条涉及公民个人姓名、房屋地址及联系电话的公民个人信息提供给蔡某等人。归案后,被告人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庭审中自愿认罪:“法律意识比较薄弱,没想到这个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

  法院认为,被告人张某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超过5万条,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依法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综合考虑本案的具体案情、被告人的犯罪情节及归案后的悔罪表现,认为可对其从轻处罚并适用缓刑。

  针对此案,办案法官提醒,公民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未经本人许可,不得随意泄露和买卖。去年5月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了新的界定: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50条以上即可构成犯罪。

  法官同时提醒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惕,如不随意丢弃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避免在社交软件上透漏真实身份信息;不贸然参加网络“调查问卷”等互动活动;在网站网购时填写个人信息不要过于详细;在公共场合使用无保护或来源不明的WIFI时,切勿进行涉及银行密码、各类验证码等操作;收到短信、即时聊天软件发来的不明链接,勿轻易点击;接到相关诈骗电话后提高警惕,以预防个人信息泄露及次生犯罪等。

责编: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