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疫”行动课:疫情长假中的亲子关系问题与应对 - 亲子 - 法新网
“攻疫”行动课:疫情长假中的亲子关系问题与应对
2020-02-14 13:28:05 来源:新浪网
1
听新闻

  因为受疫情的影响,各地的中小学、幼儿园都迎来了一个超长的假期。孩子们不仅不用去学校上课,连课外班、兴趣班也上不了了。很多娃儿都乐翻天了,可家长们却愁坏了。同时加上在家办公,突如其来的长假打乱了工作、生活、家庭、教育的所有节奏。

  有的家长说:“带娃比上班还累,特别是只能窝在家里带娃,相比之下上班简直就是给我放假!”有的说:“平时辅导个作业都要鸡飞狗跳,现在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同一个屋檐下,还怎么能够保持母慈子孝呢?”亲子关系的冲突、家庭成员教育观念的冲突、烦躁情绪等问题逐步显现出来。

  长假中“小孩子”的问题

  活动少吃得差睡眠不规律

  这个长假孩子不能外出活动,所以缺乏运动成了个很普遍的问题。运动量不足,还可能导致食欲差、饮食睡眠不规律等等问题。因为家里受场地限制,只适合做有限的一些运动,比如瑜伽、太极、体操、仰卧起坐、俯卧撑等,还有运动软件上的一些办公室运动。这些活动对于大人来说尚且很难坚持,对于小孩子来说就会更无趣了。对于小孩子来说,最好的运动方式是游戏式的。

  天天缠着大人陪

  小孩子总是缠着要大人陪,是很多家长都头疼的一件事。一位家长跟我说,他只要一在家,孩子就会不停地让他干这个干那个,有没完没了都诉求;他觉得儿子简直像黑洞一样,要把他所有的精力能量都吸光光为止。所以平时他甚至会时不时以加班为名,在办公室多呆一会儿;虽然心里也有一点内疚,但是能挤出一两个小时自由自在的时间,对他来说真的很重要。但现在在家里上班了,再也找不出清净一会儿的时间空间了,这可怎么办呢?能不能让孩子别缠我?这个愿望对于小孩子来说是不太现实的。

  看电视看动画片没完没了

  孩子在家还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没完没了地看电视、看动画片、看电子产品。动画片和电子产品对小孩子固然是有吸引力对,而我们在前面也讲过,有时候家长可能因为陪孩子太累了、或者是还有一些工作要做,所以就用电视、动画片或者手机、PAD什么对转移小孩子的注意力。但家长也都知道总看电视和电子产品的问题,影响视力、影响健康是一个方面,另外,电子产品对于孩子的学习和认知也是存在影响的。所以,即便是在长假当中,家长还是应注意管理孩子看电视、看电子产品的时间,不要把电视、手机、动画片当成孩子的“电子保姆”。

  紧张、害怕、烦躁

  疫情期间,有些地区或有些家庭的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些容易影响到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和情绪状态。如果孩子表现出和平时不太一样的紧张、害怕、烦躁,家长可能要留心,也许这是疫情所带来的生活改变和紧张氛围给孩子造成的情绪困扰。家长可以从多方面帮助孩子缓解不安情绪,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

  长假中“大孩子”的问题

  亲子冲突升温

  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上倾向于和父母拉开距离,渴求独立自主的感觉。他们的关注点和情感依恋的来源也转向了同伴,希望获得同伴的喜爱和认同。

  他们倾向于做与父母不同的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叛逆”,以此来体验自我做主、自我选择。大孩子的这些特点本来就使得家长很头疼,觉得孩子大了不听话、不好管了。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大孩子们又被迫和家人困在一起,彼此看不顺眼,家长忍不住要说要管、但孩子对抗或不理不睬的情况,可能比平常上学上班的时候更多了。

  学业问题和焦虑

  一些大孩子还面临着升学考试、学业压力等问题。当学校的正常上课、课外补习等发生一些改变时,有些孩子可能出现一些与学业相关的问题和焦虑。和学业与考试有关的焦虑不完全是坏事。

  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最高,考试表现最理想。如果精神完全是放松、松懈的,并不利于学习效率和成绩表现。然而,如果焦虑水平过高,以至于精力能量主要放在应对焦虑上了,或者因为对学习太焦虑、对考不好太恐惧,以至于总想逃避,变得在学业方面回避和拖延,那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打游戏、手机成瘾

  青少年过度打游戏、使用手机的现象,也是令很多家长头疼的一个问题。假期中没有在学校时正常的课业安排,游戏成瘾、手机成瘾的问题往往就更突出了。

  要减少手机和游戏成瘾的问题,家长首先需要了解一个问题,那就是成瘾行为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并不一定是问题本身。换句话说,对手机、游戏成瘾,很可能是一些内在心理问题和情绪困扰的结果,比如考试焦虑、社交焦虑、抑郁状态等等,都会引发孩子的回避和退缩行为,不愿意面对现实,逃遁到互联网和虚拟世界中去获得精神上的放松和解脱。

  “青春期短视”

  青春期的孩子还有一种叫作“青春期短视”的特点,有时候我们也把它叫作“青春期鼠目寸光”,意思是说,青春期的孩子只关注眼前的事,喜欢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休论明日是与非”这种调调,真有点儿“活在当下”的意思。

  青春期短视带来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孩子不愿意为长期目标努力,不喜欢先苦后甜,自控力较差;二是如果遇到一些挫折、不顺,对孩子的情绪干扰很大,比如比赛搞砸了,或者跟好朋友闹别扭了,这些在大人看起来就人生中的一件小事,但孩子在情绪上可能会纠结痛苦很长时间;三是,当父母想从放眼人生的长河去给他讲明白一些道理时,他会觉得完全不在点儿上,因为跟他为眼前事情的痛苦体验差异太大,所以会听不进去,觉得有代沟。

  面对这类问题,发火、怒吼不仅不会起到效果,有时形成习惯反而会降低家长的权威和威严。同时,在大人们口中对于“孩子”的一致称呼,实际上大小年龄上的差异,也会带来行为与情绪表现的不同。掌握应对方法,对症下药,才能助力亲子关系优化升级。

责编: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