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用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 - 法治 - 法新网
合肥:用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
2023-06-08 08:46:05 来源:合肥日报
1
听新闻

  芒种时节,沃野千里,万物葱茏。庐州大地处处脉动着蓬勃的朝气。漫步巢湖岸边,芦苇摇曳,水清鱼跃,草绿花美。细心的市民发现,不仅“合肥蓝”频频出现在朋友圈中,在生态公园享受闲暇时光,也成为了人们的日常。

  近年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积极助力我市环境保护和巢湖治理。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

  筑牢屏障

  21项绿色生态类目标、任务均已基本完成

  2022年,全市环境保护成效具体如何?

  4月26日,在合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市生态环境局作了全市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及巢湖综合治理进展情况的报告。

  报告从空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系统、噪声、环境风险状况六个方面显示——

  全市PM2.5平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优于年度目标值17.5%;空气质量优良率86%,超额5.4%完成年度目标;空气质量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全市20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其中7个优于考核要求。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巢湖东、西半湖和全湖水质均值均保持Ⅳ类;巢湖蓝藻最大面积、累计面积较2021年同期分别下降53.05%、50.14%。

  完成马(合)钢东南地块等4个污染地块治理修复,累计完成污染地块修复面积共2594亩,修复污染地下水22.9万立方米。

  完成人工造林2.3万亩、森林抚育12.7万亩;完成矿山修复项目30个;巢湖湿地资源记录植物升至562种,鸟类达381种,世界极危物种黄胸鹀飞临巢湖。

  全市区域噪声等效声级58.5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68.8分贝。

  全市环境风险态势保持稳定,全年未发生重大环境事件。

  报告指出,“2022年,省政府对我市下达21项绿色生态类目标、任务均已基本完成,多项指标获得全省优秀。”

   保护优先

  “一法一决定”执法检查工作启动

  这份报告中,“合肥最好的名片”——巢湖被多次提及。

  2022年7月,历经四年建设,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累计投资58.5亿元的合肥环巢湖十大湿地宣布全面建成,日均净化水量可达120万立方米。

  随着环巢湖十大湿地的全部建成,环巢湖生态不断优化,水质好、生态好、环境好、空气好、水鸟多,“湿”情画意、景色优美,2022年11月5日合肥成功获评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

  为更好地保护湿地资源,近年来,合肥湿地保护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在此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立法先行,加强依法监督,出台《关于加强环巢湖十大湿地保护的决定》,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转变为立法实践。

  同时,合肥还出台了《合肥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为湿地建设提供法制保障;围绕湿地关键性指标,制定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印发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成立合肥市湿地保护协会,凝聚各方力量,加强湿地保护。

  为适应更加严格的生态保护要求,聚焦湿地保护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市人大常委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环巢湖十大湿地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一法一决定”)执法检查工作列入2023 年工作要点和监督工作计划。当前,这项工作已经启动,各项部署落地落实,实现执法检查全覆盖。

  凝聚合力

  人大代表植根大地共逐“绿色梦想”

  早上天不亮,孟凡周就开始了一天的巡查。“天气热起来有利于蓝藻繁殖,越是高温越是不能懈怠。”去年夏天,孟凡周几乎天天守在巢湖边的深井控藻平台。不仅如此,他得空就驾起冲锋舟,一次又一次地进行蓝藻巡查。

  孟凡周曾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巢湖渔民。从2015年开始,不打鱼的孟凡周,在岸上草原深井控藻平台负责运维。如今身为合肥市人大代表的他,已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治藻人”。

  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更高需求,人大代表们也在行动。市十七届人大第二次会议期间,来自肥东县代表团的倪怀玮代表就提出了“关于立足全流域全生态提高巢湖流域生态治理水平的建议”。

  “统筹考虑巢湖流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各种生态环境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突出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充分发挥流域管理优势,科学合理布局,开辟流域生态系统中水、土、气、植物协同综合治理新思路。”在倪怀玮代表看来,要把巢湖治理好,就是要完善相关领域立法,形成统筹治理合力。

  绿色发展理念不仅“入脑入心”,也落到了实际行动上。从巢湖之畔到生态廊道,从街头巷尾到田间地头,都活跃着合肥市各级人大代表的身影,共同让天蓝、地绿、水清的“绿色梦想”不断照进现实。

   久久为功

  让合肥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环境更美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如今的合肥,生态文明建设步履坚定,一幅生态“高颜值”、发展“好气质”的大美画卷正在庐州大地渐次展开。

  成绩来之不易,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好仍需要久久为功。报告指出,下一步的目标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根据报告,将坚持目标导向、项目引领,加强环境治理项目建设,加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污染治理设施提标改造、“绿岛”、土壤修复等项目编报力度,积极谋划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EOD)项目,强化环境基础设施支撑。

  同时,坚持科学治污、精准管控,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入推进巢湖综合治理,全面加强“山水工程”绩效管理,加强29个在建项目的技术指导、加快6个在招项目的前期筹划,切实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和治理项目绩效;开展39条直接入巢湖河流消除Ⅴ类水专项行动,确保2023年底水质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实施控磷专项行动,推动入湖污染物总量持续下降。

  在统筹推进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方面,扎实落实“五控”,制定《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与运行技术规范》,加强城市裸土及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实现年度PM10浓度同比下降;实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等“四大行动”,推动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严格秸秆禁烧管控,空气质量稳定保持国家二级标准。

  此外,推动实施“双碳”战略,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健全碳达峰“1+N”体系建设,制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推进环巢湖零碳示范区规划建设。推进适应气候型城市建设,完成低碳试点城市建设评估。

  5月22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秸秆禁烧工作的通告》发布,明确施行全年全域禁烧、禁烧常态化管理,强化源头管控、严查违法焚烧行为、鼓励社会监督举报……一项项实打实的举措,正不断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注入新的动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切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助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编:szy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