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初一学生校服收费2300元#成为微博热门话题。据学生家长爆料,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的豫章师院附属学校在九月份开学时,向学生收取了2300元校服费。
校服报价显示,学校订购的校服共13件,包括短袖T恤、衬衫、两套运动装、一套礼服、一件冲锋衣、一件毛呢大衣。其中,冲锋衣460元,毛呢大衣526元。该家长表示,“我们都是工薪阶层的家长,哪里承受得了?”

参加运动着运动装,参加典礼着礼服……这让人不禁发问:对于学生在校统一着装做如此精细化的管理,是否得当和必要?不同款式的所谓“校服”成本、利润有多少,是否经得起公示?

为何需要穿校服?不少学校的管理者给出的答案是避免攀比,方便管理。不仅如此,校服是学生身份的象征,也是一个学校的标志。校服使学生更容易产生自我认同感,有助于培养集体意识。
然而,长期以来,色调单一、款式老旧的校服成了校园文化的“鸡肋”。学生不乐意穿,学校需要统一订购,家长又缺少选择的空间,一件校服的背后,往往是一次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

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元素来说,校服的存在是有其必要性的。如何能够在款式设计、厂家招标、价格制定方面更透明、更亲民,这些不仅考量着一件校服的价值和意义,更考量着教育管理者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