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指挥棒指向哪里 - 教育 - 法新网
高考命题,指挥棒指向哪里
2020-07-27 09:23:35 来源:光明日报
1
听新闻

  我们如何去评判一张高考试卷的质量高低?是难倒考生,还是让所有人都有题可答,有话可说?命题人眼中的区分度,就如同用尺子去测量,如何落到国家大考的选拔过程中?在追求教育公平公正的路上,高考改革未曾停步,高考试卷命制的科学性和效度该如何把握?作为指挥棒,一张高质量的高考试卷该包含哪些要素,对基础教育的引导又该体现在哪里?

  高考试题代名词:原创、专业、权威

  有媒体报道,7月7日,南京师大附中校长葛军出现在高考考点门口,他曾多次参加高考数学江苏卷命题,被考生调侃为“数学帝”,“但凡有他参与的高考数学卷,难度均高于往年。”2019年,在被认证的自媒体上,葛军发文澄清,自己只参加过2004年、2007年、2008年、2010年的江苏卷命题。其他年份高考数学难度因他而高,均为谣传。

  高考数学真的越来越难了吗?在这篇文章中,葛军表示,反而可能越来越容易了,才导致区分度低,使每一分的重要程度加大了。他回应:“严格来说,每一年的高考题,都不会超纲。因为高考命题是由一个团队来完成的,既不可能由一个人决定考题的难易程度,也不可能让难度超纲的考题出现。”

  命题人是试卷的主要设计者,也是区分度的把控者。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命题人总显得异常神秘,记者多方联系,采访到一位曾长期参与高考命题及研究的专家郑续(化名)。

  “教育部考试中心有一个职位叫学科秘书,负责组织学科命题;具体命题人由高校老师、中学老师和教研人员组成,但以高校教师为主。”郑续向记者介绍,“没有谁能主宰一次全国统考命题,高考命题都是合作工作,某一个人不可能影响整个科目命题水平。”

  原创、专业、权威,被视作高考试题的代名词。

  “出一道好题容易,但是出一份好卷子难。”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说,命题改革面临的真正挑战是专业化、权威性和稳定性。必须由专业的命题人员来进行命题,他们是专业人士,在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后,才能从人才选拔的视角而不是单纯从学科的视角出发。

  “专业化是权威性的基础。”在秦春华看来,权威性的来源不仅仅是组织命题机构的权威,更重要的是这个机构所生产出来的题目水平足够高,足够专业,令人信服。此外,还应该保证试题的稳定性,即试题的信度和效度都要高,不能忽高忽低。

  最应该改革的是考试内容

  在高考综合改革过程中,“考什么”始终是高考改革的根本任务所在。一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高考考试方式、考试科目的组合,最应该改革的是考试内容,“怎么样出一份好卷子,才是真问题”。

  在考试内容方面改革的方向应是以知识为载体突出对基本素养的考察。2020年初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提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框架。

  事实上,一张试卷牵动着两头。

  “理想的高考试卷,既要满足大学人才选拔的需要——这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同时,又要对基础教育产生正向的引导——因为高考是指挥棒。如果一套高考试卷区分度低,考不出来水平,学得好的和学得不好的学生得分差不多,或者后者的分数甚至超过了前者,那就无法满足大学人才选拔的需求。如果高考结束后,中学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应该上补习班,只有靠大规模刷题才能得高分,那么高考就没有起到引导基础教育的作用。反过来,如果高考结束后,大家都认为应该按照教育的本质去开展教育教学,大规模刷题没用甚至有害,那么高考就发挥了指挥棒的正向作用。”秦春华表示。

  引导教师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一份理想的高考试卷,应该包含哪些要素?

  “一份高考试卷除了要体现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发展要素外,还应该体现关怀要素。”在北京二中语文教研组长刘智清看来,考卷既要关怀考生的生活背景,关注城乡差异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比如,城里的考生对共享单车、刷脸支付司空见惯,但偏远地区的考生很可能完全不清楚”;也要关怀考生的考场状态,比如考点安排及考试试题难度配比的科学性等,“让高考试卷充满友好鼓励的味道”。

  “理想的高考试卷,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试卷使用存在区域差异,适应一个区域的试卷,不一定在其他区域也合适。”在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马秉禄看来,一套高质量的高考试卷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对基本素养的考查;还要有时代特色、突出选拔功能和导向性,“也就是说能引导教学由知识学习向育人转变”。

  在马秉禄看来,一套好的高考试卷一定会引导教师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过程以及学习体验,同样也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到“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近两年,高考试题突出的情境化设置,正在引导高中教学。今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精心选取日常生活、生产环保、学术探索、实验探究等情境素材,化学、生物试题均涉及新冠肺炎相关知识考查。如全国理综卷Ⅰ第7题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提出的一些常用灭活病毒药品为素材,考查有关化学知识。

  “情境是新课标中关于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考题型加入情景设计内容,应当说是高考命题对基础教育改革的主动适应和引导。”秦春华说,情境设计的核心是教给或考查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在原来的题目上“套嵌”上一个情境的外衣。

  “情境不是重点,重点是真实世界里的真实问题,否则就是纸上谈兵。”秦春华表示,高考试题考查的并不是学生是不是背会了所有的“兵书”,而是在真实的战场上,是否能够不被包围坑杀。“我们需要通过有效的教育,帮助学生切实提升解决真实问题,而不是书本上问题的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高考试题的命制也应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纳入其中,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做好准备。”马秉禄认为。

  “理想中的高考试卷应该是一面镜子,反映的是高中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它也应该是一把尺子,要有区分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洪成文表示,“当然,关键是要对未来有预测性。这个预测性,包括未来的发展和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

  课堂教学怎么改

  作者:韩立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2020年高考命题秉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增强德育时代性,将疫情防控内容巧妙融入试题,突出文化立意和能力立意,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体现‘以考育人’‘立德树人’,彰显鲜明素质教育导向。从高考对中学教学的反馈来看,以下四点显得尤为重要。

  加大回归教材和回归课堂的行动力度,体会重基础和友好性

  2020年高考命题重点考查教材主干知识、采取分步设问方式提升学生做题的感受度和体会试题的友好性。在语文试题中有的阅读材料与课文作者相关,使学生感到亲切、熟悉。化学重点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无机物的制备及其应用、实验基础与科学探究、有机合成及应用等主干内容,使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更有获得感和成就感。如何让学生体会试题的友好性和做题的获得感呢?学科教师要积极践行新课标理念,重视教材内容,回归课堂本质,夯实基础知识,做到教材无盲区。高三备考要把握好新高考备考方向,要强化教材备考,从忽视基础知识和重视教辅的备考思维上转向重视教材基础知识和教材备考的新思维,让学生真正走进教材,全面掌握基础知识。

  加大学以致用和活学活用的结合力度,体会考能力和发展性

  2020年高考,一是强调了考查学生关键能力,聚焦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和关键素养。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中,近半要求学生以应用文文体完成,如发言稿、演讲稿、书信、主持稿等,体现学以致用,要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提供助力;二是多学科均加强了对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三是体现学科知识整合,凸显活学活用。有鉴于此,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引导学生走向问题型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围绕问题开展讨论、对话学习活动,学会相互质疑和交流,敢于发表自己见解,逐步形成高质量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三是要指导学生掌握高级思维学习方法,培养高级思维能力。

  加大生活事件和社会责任的融合力度,体会拓视野和时代性

  2020年高考将重大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体现时代特色和发展成就,一些考题聚焦于个体对社会的责任与价值,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心怀家国。如高考生物试题有机融入新冠肺炎疫情素材,从措施、原理以及疫情所致的生活方式改变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考查。由此看出,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动向,关心时代发展成就,让学生不仅关注书本知识,还要与时俱进,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二是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未来,拓展课程视野、国际视野,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

  加大素材选取和体美劳教育整合力度,体会查全面和素质性

  在考查方式上,通过选取能够融合学科内容的素材,2020年高考命题将体美劳教育的引导和考查内容、要求、情境有机结合,自然呈现在试题当中。如对体育健康意识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创设与体育运动相关的情境,增加现场感和真实感,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强化全面德智体美劳的和谐成长意识;二是在各科教学中要创设与劳动、与体育、与人类优秀作品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研究其蕴含的原理,培养健康意识、劳动意识和审美意识;三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仅关注高考考试科目的学习质量,更要关注高考科目所蕴含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提升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育人方式怎么变

  作者:高建民(河北省平乡县第一中学校长)

  2020年,河北省高考所用试卷为全国Ⅰ卷。与2019年试卷相比,这套试卷在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和考试难度等方面保持了相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预期,体现了疫情下的人文关怀。同时,今年的试卷还进一步突出了立德树人的导向性,突出考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些高考新变化对高中实际教学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对新课程改革也具有很强的推动效应。

  从今年高考实际情况来看,我校1400多名考生高考成绩分布与平时教学考查分布基本一致,区分度良好。今年高考较好的应对了疫情冲击下的学情变化和学生的心理预期,彰显疫情下的人文关怀。

  今年的高考题贴近时代主题,突出立德树人导向性,让我们深切感到,高中教学更应积极开发基于时代主题的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当前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培育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同时考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能力的考查,这些变化给了高中教学很强的导向性,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要更加注意现实问题情景的设计,加强与生活实践联系。尽快开设更多的综合实践课程,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面对考题突出的关键能力的考查,高中教学应更加重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引入开放性、探究性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品质和关键核心能力,奠基终身发展。

  总之,今年高考试题传递出来的信息,要求在今后教学中逐渐改变育人方式,注重学科教学联系生产生活实践,以社会实际问题为学习研究材料,进行多元化课程体系建设,牢牢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向,引导学生培养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答题思路怎么转

  作者:周艾可(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2020届高考生)

  作为2020届高考生,今年高考的总体感受是,高考试题比以往更加紧密联系时代与生活,更加紧密联系实际操作与能力筛查,在德智体美劳方面挖掘更丰富多元的命题题材,在综合能力考查方面运用更科学严谨的命题手段。

  时代是出卷人。作为答卷人的我们,视野不能再仅仅局限于高中三年各个学科书本知识的扎实学习、各种试题的高强度训练,也不能再局限于各种应对考试的技巧提升、心态调整,而需要站在更高处看潮流,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角度,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我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之间,找到最佳契合点。

  时代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的人?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是今年高考试题所指向的能力,也是今后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

  比如全国文综卷Ⅰ第29题以我国近代经济领域度量衡不统一的混乱状况为背景,考查学生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的能力;网上热议的全国文综卷Ⅱ37题,通过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的分析,考查的是对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思维能力……这些考题的面目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为什么这么呈现,其实都指向一个最朴素的评价体系:什么才是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

  怎样才能成为在时代搏击、国家建设中的有用之才?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也包含了对今后怎样更好进行高考备考、复习应考的建议。

  一是注重培养提升自己的高阶思维能力。“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学会站在时代、国家等更高层面思考,才能在高考实际应试中实现“降维打击”。比如培养一些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在貌似千变万化的考题中,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学习应考才能做到把握大势、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二是注重培养提升自己的跨学科信息整合能力。跨界、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这些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才需求的热门词。今年数学与文化交融的乐理和弦题、英语表达与文化民俗结合的写作题,这些都让很多同学抓狂,构成不小的考试障碍,同时也为今后的考生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迎着这样的综合与整合能力的要求,经常进行横向联系的思考训练,我们终将可以收获视野更开阔的自己。

  三是注重在家国情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新营养。语文新高考Ⅰ卷作文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语文全国Ⅲ卷阅读材料《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聚焦抗疫代表人物钟南山,等等,这些体现家国情怀、传统文化的题目,提示我们今后试题创新、思维创新的土壤所在、基础所在、方向所在。

责编:bj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