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目前体量最大、技术水平最为先进的通信卫星——实践二十号成功完成全部核心试验,充分验证了卫星性能及多项最新技术。
实践二十号卫星于2019年12月27日随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于1月5日定点在地球同步轨道后,开始进行在轨测试。

据了解,实践二十号卫星已经成功完成了包括超高速激光通信技术、太赫兹技术在内的多项核心关键技术首次在轨验证。多个空间技术领域的新产品也通过了在轨测试,标志着我国航天领域多项关键技术、材料和产品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后续,卫星将在边试验边提供服务的模式下,进行长期在轨工作。

此次实践二十号验证的一项核心技术就是超高速激光通信技术。那么这个“超高速”是什么概念呢?对于通信卫星来说会有怎样的意义?
“传输速率”的大小是通信卫星能力最直观的体现。在实践二十号卫星之前,我国曾在实践十三号卫星上验证过激光通信技术,当时的传输速率是5Gbps。而实践二十号则直接将这个数值提高了一倍,达到了10Gbps,这也是目前世界在轨验证得到的最高传输速率。

也就是说,这个超高速的传输速率未来将大大改变我们的生活。事实上,从我国首颗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开始,通信卫星的传输速率在不断提高,也为人们提供着一代一代升级的服务。而基于东方红五号平台研制的实践二十号卫星,将进一步拓宽通信传输的频段,提升用户的体验,也为未来高通量卫星的研制奠定基础。
实践二十号:电推进系统全面验证
除了验证通信卫星的传输速率,作为新技术试验卫星,实践二十号还验证了最新的电推进技术。未来,这项技术有望广泛应用于各类航天器,大幅提升卫星的运行效率。
对于高轨道通信卫星来说,定点位置是不能改变的。一旦偏离预定位置,就无法提供对应区域的服务。而要想保持在这个定点位置,就需要一套推进系统提供动力。过去,这个推进系统一般是通过化学燃料作为推进剂。

而电推进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卫星不再需要携带很重的化学燃料,而是携带特殊的气体——“氙气”,就可以电解产生离子流,形成推力。这个推进效率达到了过去的十倍左右。

专家介绍,电推进系统对于材料的选择,和在太空中解决高压加电等问题,都是世界级的难关。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论证电推进系统,到今天已经将近50年的时间了。此次在实践二十号上实现技术验证,对未来在深空探测等领域的航天器研制,都将起到重要作用。